贞观十八年(公元644年)某天,李世民召见了久病在床的老将军李靖:“卫公,您曾南征萧梁,北扫突厥,西定吐谷浑,唯一东边的高句丽仍未归顺。您是否有意再度出山,为国效力?”
李靖听闻,立刻神采焕发:“老臣虽年迈体弱,但只要陛下不嫌弃,臣立刻就能恢复健康,投入征战。”
李世民却微微一笑,摇头道:“卫公的忠心我深知,但这次您就安心养病吧,朕亲自率军出征。”
这段对话发生在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前,李靖,这位戎马一生的名将,对于这样的琐事可能根本不屑一顾,认为它不过是些细枝末节,完全不值得记录在史册上。然而,唐代刘餗的《隋唐嘉话》对这段事件的记载却让人感觉异常毛骨悚然:
展开剩余86%“太宗将征辽,卫公因病未能同行,帝命宰相召其起床,但卫公未应。帝曰:‘我已知之。’次日,帝亲自前往卫国公府,与李靖告别,李靖谢道:‘老臣理应随行,但如今犬马之疾日益加重,恐怕途中死于路上,反而连累陛下。’李世民抚摸李靖的背,说道:‘坚持一下吧,司马懿虽老且病,最后仍能自强不息,立下赫赫战功,成就魏室基业。’李靖急忙叩头,恳请随行。最终,李靖带病随军,但途中到达相州时,因病情加重,再也无法前行。”
如果用简单的语言复述这一过程,可以这样描述:李世民出征前,曾派宰相前去邀请李靖随军,但李靖因病重未能答应。第二天,李世民亲自前往李靖府邸。当李靖见到李世民时,急忙道歉道:“原本老臣应随行,但如今我的病情日益严重,恐怕会死在路上,甚至拖累陛下。”李世民安慰道:“坚持一下,司马懿即便年老且生病,依旧能自强不息,最终成为魏室的支柱。”李靖闻言,立刻汗流浃背,拜倒在地请求:“老臣请求带病随行。”
最终,李靖勉力出征,可是当他们行至相州时,李靖的病情更加严重,无法继续行军。两种记载中的情境截然不同,前者李世民似乎是在调侃李靖,显得有些轻松;而后者,则暗藏深意,带有更多的猜忌与警觉。
从这些细节来看,李世民显然铁了心要让李靖随行,哪怕李靖病重,甚至连李靖本人的健康状况都被李世民视为无关紧要,或者说,李世民根本不相信李靖会生病。他的用意或许是更为深刻的:通过提起司马懿,他实际上是在警告李靖——你别以为我不清楚你的小心思。司马懿的篡位历史和高平陵政变的故事,无疑让李世民的言辞带上了一层锋利的刀刃。
司马懿,曾因装病避免了曹爽的警觉,最终通过“高平陵政变”掌控了魏国的军政大权,并为司马氏家族的崛起铺平道路。李世民的这番话,无疑是在暗示李靖:不要以为你能借病装作弱不禁风的模样,我绝不会允许你趁我不在京城时,谋划什么“高平陵之变”。
这两段记载截然不同,前者温情脉脉,似乎只是在与老将调侃,而后者则暗含杀机。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?从史实的可靠性来看,前者出自正史《旧唐书》,后者则来自《隋唐嘉话》这类唐代的笔记。显然,后者的真实性存疑,甚至可能是刘餗根据个人推测或史实片段所编纂出来的情节。
然而,正史的记载也并非总是可信。许多历史学者研究过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等古代史书,发现其中亦有大量篡改和创作的痕迹。要想揭开历史的真相,实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。因此,许多学者往往结合有限的证据和个人见解,通过论文、笔记或小说的形式,为公众呈现他们心目中的“真相”。
比如,郭沫若便创作了大量的“历史小说”,而刘餗的《隋唐嘉话》也许正是他所理解的“真相”之一。刘餗,作为开元初年的集贤院学士,参与了国史修编工作,凭借他的地位与背景,我们不得不承认,他的记载虽然有创作成分,但也可能基于一定的史实。
事实上,李世民对李靖的猜忌并非空穴来风。我们在《旧唐书》和《新唐书》之中,能找到不少关于二人关系的记载。那么,李世民与李靖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?这两位同样出身于陇西李氏的名将,关系其实并非那么简单。
李靖的家族自北魏时期便以军功显赫,他的舅舅韩擒虎更是名将,李靖自幼便在舅舅的熏陶下,培养出深厚的军事才华。韩擒虎曾言,李靖将来必能“功比孙子、吴起”。然而,李靖的仕途并不如意,年近五十时,竟然没有参加过一场战役。
直到大业年间,李靖因发现李渊有不轨之举,欲将情况上报隋炀帝,结果被李渊逮捕,差点丧命。李世民当时为李靖求情,才让他免于一死,并从此成为李世民帐下的谋士。武德三年,李靖正式出任将领,开始他的辉煌军事生涯。
从那时起,李靖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,他不仅迅速平定了萧梁政权,还通过一系列战役,几乎为大唐开疆拓土,立下赫赫战功。李靖的军事素养不仅体现在一系列成功的战役上,还包括他精深的军事理论,至今仍被后人传颂。
然而,李靖的心性却与他超凡的军事才能截然不同。作为一名封建将领,他心思单纯,政治手腕欠缺,人际关系也较为冷淡。李靖这一生,大部分时间都在回避政治斗争,始终专注于军事事业。
李世民虽极力重用李靖,但他的猜忌始终没有消除。李靖每次战功显赫归朝,总会遭遇诬告和指责,甚至曾两度被李世民召回后辞官归隐。李世民一方面给予他极高的荣誉,另一方面也不放松对他的警惕,这种复杂的君臣关系,显然充满了微妙的张力。
尽管李世民始终有所猜忌,但他给李靖提供的空间,仍让这位大将得以大展拳脚。若是换作冷酷无情的君主,李靖能否善终,恐怕难以预料。
李靖去世后仅八天,李世民也相继驾崩,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巧合,亦或是命运的安排。两位伟大的人物,在同一个时代走到尽头,成为大唐盛世的象征。
发布于:天津市永华证券-永华证券官网-低息配资开户-专业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